(本文2m多长,比姚主席高,如厕用)

我相信但凡是个男的应该都懂,被老师批斗的时候,咱都宁愿下楼跑十圈,也不愿意动笔写一篇检查,对吧。只不过,后来发现很多东西只能用文字才能得以阐释,所以不得已才会动笔。话说,我老了以后还想像村上春树那样搞好几个秘密基地写小说呢。所以当初离开北京前,我把我手头能找到的所有自己发表过的文章和书籍,一口气全扔给收破烂的了;哦对,还包括我很多宝贝,乐器啊,等等,反正越珍藏的东西我越扔。第二个原因是,目的决定手段,我的阶段性目的算是基本达成。我最初写这个“每日扯淡”“每日小结”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我自己本身记录的简易交割单以外,顺带记录下自己当日操作的过程中到底在想啥。这样反查自己交易记录的时候,能看眼小结,就能瞬间明白当时自己在亏损或赚钱交易时候的想法,以及对大盘环境的看法,或者当日的新感悟等。当时某日我记得我自己记过一句话:一直记录到体系搭建完成为止;50笔不够的话,就100笔,100笔不够,那就记录200笔。人话翻译过来其实就是分时低吸、尾盘偷袭、头铁顶板。依然是那些老手法,只不过节奏被我压扁在一天的时间单位了。但,真正决定一个人独特性的,其实是前端的交易理念。我不知道怎么形容我自己的,自己总结了半天,大概就是“收割期待”。在生活中,很容易就会发现,但凡是对外界有所期待的人,一定会被收割。在市场里,这玩意叫“预期差”,利润就是来自于这个预期差。在绝对孤独的死人坑里爬过几次,瞬间就能get到我。所以,依照别人的预期去预判别人的预判,当别人开始产生预期的时候,那就是我开始兑现的时候。有心的朋友,应该能从我之前的记录的交易里知道我的节奏和打法。我想的也不一定就对,但这是我自己摸索得到的结论,也是最适合自己的。而且,想真正看懂这个理念还存在个前提,那就是得知道市场资金构成,以及这些资金究竟在想什么,从而才能快一步。能够看懂的资金行为越多,那么认知就越宽,所能够赢得的利润空间越大。与其说研究市场环境、情绪周期,或者个股本身;我研究的更多是资金习性。研究市场上有几类资金,习性是什么,以及为什么这么做;最重要的是这帮人在想啥,怎么赚钱的。比如,当佛山佬撬地天板的时候,有的人只等自己的模式里的出手时机,也有的人只关注撬动后的结果。但我更加关注的是这佛山佬在想啥,为何这样做,以及他怎么赚钱的,还有他这么做后,其他联动效应是什么,以及为何联动,谁在联动。难,在于动态平衡,这个平衡的拿捏和掌握,是需要内求的。你的交易理念,只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够了:明天为何有人来接你的砸盘,那个人是谁。这事情我可能讲的很简单,这就是基础科学啊,无法证伪。只不过有的人,一上来就开启了最困难模式,给自己栓死在里面了。真没必要和每个人钢枪,刚了半天,最菜的那个反而得了第一;到处炫耀。导致钻牛角尖苦练技术的人,到最后都会开始怀疑人生。关键在于研究规则之外的规则,这关乎于游戏最底层逻辑的理解深度。因为大家都在研究如何走位补刀的时候,这货在掐表打游戏。绝大部分人在研究如何GANK如何打技能combo的时候,他在研究节奏。人家说他是“大局观”;而所谓的大局观,就是上帝视角降维打击罢了。而大局观,节奏,可以理解为情绪周期,以及是否匹配了自己的交易节奏,从而确定是否形成了马太效应,避免了被均值回归的可能。而最后真正的DOTA冠军,取决于团队5个人的配合、默契、短板效应的弥补等等,以及队长对全局的拿捏。这5个队友,在股票里就是胜率、盈亏比、亏光率、开仓模式、风控。所以,我觉得这就是在一万小时定律原则基础上对全局的动态拿捏。当然,也在于这个人是否在一开始就开启了“最困难模式”;练歪了,最终成为了一个补刀狂魔。补刀狂魔总没错,以后可以直播重担虐菜,老铁666,刷火箭之类的。
作为教练,看到了人才,必然希望他能做组织后卫,去串联全队。
所以再说到这个“最困难模式”的问题,我们要寻求一种简单的直径,再去努力。
创业也好,炒股也罢,追女孩子,或者达成某个目的,全特么一样。“看路,别看墙”;先尝试直接获取;等有了坑,再去躲。我们第一次骑自行车,第一次学会走路,第一次学习游泳,哪个不摔几下?这句话来自罗伯特清崎,用最质朴的话阐释了最根本的道理。
人家可不钻牛角尖,也不自我纠结,看上你了就要和你困觉。放学直接去五道口大鹏买了俩增高鞋垫,第二天到隔壁班门口表白去了。再比如落实在风控问题上;可以理解为:别去预防风险。我知道,这些观念很有洗脑性质,所以并不是谁都能接受的。所以,我所预判目标和收割对象其实就是那些“自以为是短线好手,自以为是激进资金的激进资金。”因为我以前在自己默默测试的阶段,一直在试图模仿这样的动作,去模仿那些想成为游资的那波人的手法去,去跟风。我也研究和模仿了其他类型的资金的做法,也知道了他们存在“惯性”的大致区域在哪里。而这种惯性,其实就是市场偏差,就是我们所讲的溢价。基于此,我能够预判的利润空间,大概在1-2个板左右。所以我会在预期兑现的一刻离开,无论后续还会飘几个板上去,都和我无关。哦对,记得几个月前还有个人天天盯着我操作,老说我卖飞,傻了吧,傻了吧。当然,那类傻呵呵的人属于一个群体;第一次接触的时候是之前在券商工作的时候。后续我慢慢对这类人开始熟悉了。我想说的是,关于卖飞,上一辈游资有过太多精彩的阐述,根本没人去看的。还有跌停,不说别人了,赵老哥的打法里,强势龙头的跌停有时是值得等一等的。之所以有人跌停走,有人跌停不走,反而次日低吸加仓;有人炸板止盈,也有人炸板分时低吸,甚至再打板,等等等等;是因为逻辑不同,节奏不同。对人家是模式内的基操,对低手来说,就是一惊一乍的拍大腿。这类人也是大神驱赶器,很多大神之所以不说话了,就是不想再承接这些市场抛压了。即,当认知提升一步后,就一定会比以前的自己快一步,那就能完成对以往认知的自己的收割。而决定一套体系能否真正得到验证的,则是后端盈亏比、胜率、亏光率、风控的动态平衡。在后期,考验的是这个人是否知行合一,是否能把节奏拿捏住。用一个优良资产,去换取一个劣质资产;而且二级市场的筹码,我都不愿意称之为资产。总而言之,我最初设定的“背身睡眠狗”交易体系已经基本在一天天的记录下趋于完善了。就是麻木又机械性的重复交易,通过大量的数据来不断查漏补缺。当然,如果扛不住验证,那必然存在短板效应,得找到那个短板,补上。如果漏洞很明显,那我会进行调整,并再回来开启新的“每日小结”记录修补过程。对,第二个原因就是目的决定手段,目的达成,就先停笔。所以也还是那句话,有些人写东西,天天赚钱给你看,每笔都赚,基本找不到止损操作,这是手段;那么,这类人的目的是啥呢?第三个原因是,有很多更香的事情值得做,相比之下没必要写东西浪费时间。我们会很容易发现一件事:当我们越把一个东西当回事儿,它就越不是个事儿。举个例子,我前几个月和一起打球的老周说我打算戒色了,最近这段时间不泡妞了,太费神。再比如,在写一首歌的时候总是不满意,一直是个残缺状态。就写啊写啊,毕竟主歌太好听了,副歌得配得上才行啊。所以,看看那些曾经望子成龙的父母,那孩子后来都咋地了。再看看那些曾经放养的狗蛋儿,栓子们,一个个都进城当老板了。所以,当一个人越想要钱,越想赚钱,其实就越赚不到钱。一个人越把一段感情太当回事儿,最后这感情也就溜的越快。一个人越想把股票这东西研究明白,做好,就越做不好。因为会有执念,会想天天做,会有期待,最后成为幻想。而是说,基于某种执念而最终得到的那个东西,一定不是“最初想要的那个东西”。就是我身边,那些真正赚到大钱的人,是把事情做好的人。其实节前那俩礼拜,或者就算上这两天吧,先不说别人,我就说我的看法。明显退潮期,硬上的话,我觉得测试,娱乐仓,保持手感之类的话挺有意义。情绪周期四个字,都快被老一辈游资嚼烂了,甚至我自己“睡眠交易狗”体系里都加入了“反情绪周期”的打法;就是因为现在玩情绪周期的人太多了,需要特定时候反向操作。但我也不是没干过这种找死的事,前几笔交易很多都是火中取栗,我也写了,有时候也赚到了。风险很大,依然愿意上仓位,那么就得空仓,mini仓搞;搞个手痒。所以说回来,我的意思是,生活中比股票重要的事情太多了。不要像股痴一样,一头钻进去,然后成为一个极端的高自尊低自信的人,两个极端的演。在股票里,就是那种背水一战,就你了!然后死磕,磕了几个月没啥收获,直接放弃了。告诉身边所有人别碰股票;当知道有人全职炒股的时候,一顿鄙视和笑话。在生活中,就是那种不是当爷就是孙子的,不存在中间选项的人。这样的人太多了,而且和这样的人接触会很累,因为得去照顾他们的情绪。呦对了,突然想起来上个月有一天天去酒吧喝酒,有个这边的大哥自称是本地银行口的大拿,掌管要塞的样子,要和我聊聊。我内天心情好,有人请酒,又有人介绍认识,那就聊两句呗。然后我就和妹子聊去了,后来店里的朋友告诉我说这货那天喝多了跟了她一路,半天才甩掉。很多年前,我在丽江认识了一位特别有灵性的人,她也是个酒吧老板。这我觉得非常精准,但有些文雅了,在我的理解看来是“傻逼”更为贴切一些。所以啊,脑袋正常的人是少数,内心平静,处事得体的人也终究是少数;大都是糊涂蛋,仪表堂堂者,大多也是一点就燃,一忽悠就上套的二货。这种人我见得太多了,无论是娱乐场,还是职业场,还是学术场;全都是一个鸟样。相比之下,股票这东西就太纯粹直接了,因为你永远没法欺骗自己。做个民间高手,开开黑,抽个烟,烫个头,自得其乐,不香嘛?我空了这么久没做,一方面是行情不温不火,一方面也是生活中更香的事情需要处理。昨天其实我也复盘来着,觉得锦鸿集团今天是可以半仓打一波的,但还是不想做。那么,接下来我会木讷的执行交易计划,闷声复制,直到再次碰壁,或者发现新大陆,再开启每日测试计划。但在过程中,我会看情况更新其他内容,记录些感悟和想法。毕竟记录过程中,有几位朋友说把我的文章看过很多很多遍,还有一位朋友甚至都打印了出来。说明有些东西确实是闻道有先后,也许记录过程中确实说出了其他人所困惑的东西,并间接给予了解答吧。虽然我没有啥义务去分享这些东西,也不想背负这些,但我依然会看心情慢慢更新。很多东西没法说,或者说我不知道该怎么说,一说就错。如果非要毫无偏差的说出来,我觉得会很抽象,会很偏向心法的东西,而不是具体的操作技术。但,大部分人,我是说大部分,更关注的是具体的操作层面。比如,这么选股,怎么去打板保证不炸,怎么判断题材延续性,怎么看盘口等等……因为,股票难就难在说不清的那一部分上,很多人模糊的称之为“盘感”,也有人直接不负责任的甩出一句“天赋”,还有人说什么“悟道”。而最难,最说不清楚的那一部分,最精准的描述应该是“动态博弈”。没有绝对的成败,只有相对,一切都是概率和大数法则。最后,我想说个东西,就是一个人要有自己的想法,不要被带跑偏。啥意思,就是独立判断的能力;别人说的,尤其是韭菜说的话,得去琢磨下。当加群,或者某些聚集地的时候,群体的方向,往往是错的。大傻逼的认知和视角是有很强的局限,他们说的东西,不要影响了自己的判断。虽然市场上的大傻逼特别的多,但我算是比较幸运的,遇到的比较少。虽然我总在说,股票这事儿没啥可交流,并且写的这些东西非常自我,且晦涩;无论来我博客留言的也好,或者知乎、公号留言的也罢,大多都是比较简单坦诚。有问题会直接问,不知道想聊啥的,也会简单哈拉几句。当然,也有大傻逼来,不过总体下来数量很少,应该也就不到3个吧。没办法对话,是因为他们即不是来引导我的,也不是来问问题的,而是来心里找平衡的。当时我还觉得挺诧异,因为在我看来他根本没写什么日记的必要。他又不缺本金,又有自己稳定的体系在,默默闷声取钱就是了。我觉得,其实人总有很多面,我们可以选择性的展示自己傻逼的一面,也可以不这样。其实很多年前,我曾用学术视角写过一篇文章叫《如何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傻逼》。但可惜之处在于,没写明白傻逼形成的根源,只是进行了定义。我们生活中总会有很多傻逼,我们自己可能在某些时空下也会成为别人眼里的傻逼。如果有的人在生活中各种受挫,各种不如意,又在一些问题上内心自我纠结钻死胡同,一直无法直视自己的无能,那么他必然一身戾气。必然收到的恶果也越多,其中一个恶果,就是成为一个傻逼。自己对自己放了过高的预期,预期破灭,天天亏损,那么当他必然希望看到别人亏损;他必然希望看到游资吃瘪,看到老司机翻车。反之,有的人家庭美满幸福,工作事业顺利,一切过的很好,那么这样的人很容易给世界传输正能量;这个世界也会给予相应的正回馈。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差,伸手不打笑脸人,就是这道理。真正关键的在于,我们给予世界什么,世界就会回馈我们什么。你愿意称吸引力法则也好,视网膜效应也罢,终究是内因。我虽然啥也不是,但现在看到那些卡在技术分析困境中出不来给我认真留言人,我会一字一句认真回复。如果真的因为我只言片语的回复,真让对方跳出了困境。我本以为我是个很善良的人,但和这边小岛上的朋友深聊了几次。所以话说回来啊,如果真的市场上每个人都是明白人,都愿意用镜子照自己,愿意直视镜子中的自己;因为没人是傻逼了,那我就赚不到钱了,甚至没这个可能了。但我并不想以什么傻逼这种字眼当结尾,太肮脏了,身为一个北方人,文风着实粗俗了。但虽然举了很多反例,可全文传输的都是正能量;都是鼓励。不要想太多,只要默默做自己就好,一路上自然会有人跟随,有人支持和陪伴的。
转载文章,请标注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【无本创客】,www.wubenck.com
本文TAG:每日股评
已有7位网友发表了看法
访客 评论于 [2021-05-07 09:12:00] 回复
别人的预期差就是自己的利润来源,可是我很多时候就成了别人,特别是T+0市场的币圈,总是比别人预期更大,被别人收割,真想用机器人来操作
无本老丁 评论于 [2021-05-07 17:47:00] 回复
很多时候成为别人,是因为自己认知还需要进一步才行。所以我说,去收割昨天的自己,是最稳妥的做法。前提是得知道和之前的自己一样的人,怎么想,怎么做。至于说币圈,最大的有点和问题同源,那就是去中心化。A股的魅力之一在于规则平等,你只能公平竞技,还有监管去辅助。但币圈,赌的性质会更大,甚至都无法分析。
访客 评论于 [2021-05-07 17:48:40] 回复
老师,请问技术分析真的一无是处吗?
无本老丁 评论于 [2021-05-07 17:50:04] 回复
技术分析有两种,一种是基于图形的,背诵口诀战法的,这种只能辅助学习用。还有一种是基于资金和筹码的分析,后者有用。怎么能说它一无是处呢。我表达的意思是,不要卡在技术里,忽略了更大维度的东西。打DOTA得看局面,而不是仅关注于补刀。
北京科士达 评论于 [2021-09-02 11:05:07] 回复
听君一席话。胜读十年书
青储机 评论于 [2021-09-16 17:33:44] 回复
现在都是大数据分析了,一般人进去都是送钱
兔宝宝游戏网 评论于 [2021-10-21 15:25:13] 回复
文章真的好长啊,不过内容确实对我有帮助了,学习了。